後寮村踏查日記

一場誤會的開始,讓我們走進後寮村


  一開始社大從沒想到要先調查後寮村,起初只是因為我們在6月28日舉行110-1學生暨班代會議中,分享了今年2月份在北港溪環村綠道回程路線時(圖4).,誤將後寮的地點講成後寮埔,並以為兩處是同一地方,後來經台下瑜珈班班代的美蘭姊糾正後,美蘭姊才告訴我們,她小時候是在後寮埔長大,經她簡單解釋後,我們才知道後寮村中有後寮跟後寮埔兩處地方,且有各自的庄頭廟,剛好海線社大這次邀請謝美鈴老師做田野調查的訓練,也開啟社大這次詳細調查的後寮的契機。.

  
    而經過這次的班代反饋及美鈴老師的培力,我們也開始了解,事前做功課這件事不得馬虎,於是這次由我先透過書本資料先對水林、後寮有一個基本認識幫夥伴們先進行一個基本資料盤點,以方便他們做後續深入討論。

有關後寮村小歷史

  關於後寮村,明鄭時期天啟四年(西元1624年),顏思齊等先民由臺灣海峽進入笨港溪(今北港溪)後寮沿岸附近登陸,建立十寨(主寨設在水北顏厝寮,奉祀開臺媽祖、神農大帝:五穀王等神尊),本村為海防寨;清康熙年間,顏思齊部將龍溪屯墾後寮庄(十寨之一海防寨),後寮庄內王姓等移住庄西四里許,將草埔開墾成良田為日後之後寮埔庄。
(出處http://crgis.rchss.sinica.edu.tw/temples/YunlinCounty/shueilin/0920023-QXG)

後寮村的庄頭廟-七星宮

有關七星宮,傳當地有一顆大榕樹,每年初夏飛來白鶴一群,七夕前一日到;後一日離去,每為七隻絲毫不減,視為神之來祐備禮祭之。庄中長老遵天上七星娘媽夢囑砍榕樹雕刻七尊,尊稱『七星娘媽』,並在榕樹原址搭蓋草寮為廟以七夕為聖誕奉祀,香煙日趨鼎盛歷經數次翻修至清光緒初又遵神示西移半里遷建現址,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。

 (出處http://crgis.rchss.sinica.edu.tw/temples/YunlinCounty/shueilin/0920023-QXG)

居民的認知不同,其實也是一種發現

  在8月1日這天,是我第四次到訪後寮埔七星宮,社大大家第二次一同至後寮埔七星宮,對於七星宮的歷史,及廟公也算有初步了解,但在美鈴老師詢問到,村莊的人口數、以及如何至後寮村落地圖時,我忘了準備這部分提供給同事參考,所幸我們改以徒步探索的方式去記錄,去探索這村莊的地理位置。 

 

出發前,我們遇到了一位常在七星宮廟前坐著的陳坤旺長輩,目前高齡90幾歲,行動及反應都非常好,而當我們問到目前後寮村人口數大概多少人時,阿伯表示大家都搬出去賺錢了,現在只剩房屋,少數老輩住在這而已…並表示,後寮埔人比較少,冷清需要到後寮,人比較多,而隨後在社區裡問到的街訪鄰居也多表示後寮較熱鬧,像是村辦公室、選舉都辦在那呢。

圖1.廟旁的布告欄上貼著後寮村水災防災地圖,總人口數約710人。


    但當這個說法與後寮村村長的說法有些不同,村長說後寮埔較熱鬧,七星宮在後寮有活動,人來來去去,比較有人潮的感覺,美鈴老師則表示,這就是一個地區每個人的認知不太一樣,唯有透過訪談與了解,才能發現當中的不同。這樣的經驗確實也讓我們學到一課呢,這樣的發現也值得記錄下來。

圖2.陳坤旺阿伯與我們聊天的模樣,看不出坤旺阿伯已經90幾,行動自如,反應極快呢。